~過節~
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,關於孩子生長在一個重視儀式感、喜歡過節的家庭會比較幸福,長大之後也容易成為一個陽光開朗的人類,心中對這篇文章感到無比贊同。
 記得小學時很流行壽星帶乖乖桶到學校分給大家吃,怕我的讀者裡面有許多年輕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乖乖桶:那是一個紅色的鐵桶,外皮有一個頭很大的暴牙海盜(應該是吧),裡面有各種顏色的軟糖,用透明的塑膠紙裹著。以前吃完時我甚至會把紙留下來,慢慢的壓平收起來,對我來說,乖乖軟糖就是一個這麼珍貴的東西。
 受到學校這種奢糜風氣的影響,我也向川爸川媽要求要在生日時帶乖乖桶到學校秋一下。但川爸說,我們家沒有在過節的,小時候他們過得多苦,就算生日只能吃醬油拌飯,哪有錢過生日。聽了之後也覺得自己太不懂事了,爸爸小時候吃醬油配飯,我怎麼能吃乖乖桶?
 小時候最常聽的就是,他們小時候多苦,所以我們也要和小時候的他們同甘共苦,像是想要一台電視遊樂器的時候,川爸就會說,小孩子就是要去外面玩,去打球!這樣才有小孩的樣子。聽了也覺得有幾分道理,被騙出去玩了幾年。
 最近外甥過生日,表姐家幫他訂做了蛋糕帶到學校,川爸說,時代不同了,幫小孩過過生日也是應該的;外甥打電動,川爸說大人們都在打他當然也會想打。嗯嗯,男人真的是說話最不靠譜的生物,不是應該叫外甥吃醬油配飯就好嗎?不是應該滾出門玩,活得像個小孩嗎!?對,我現在就是在跟一個六歲的兒童計較。(咕嚕嘴臉)
 回到過節,長大之後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都會記住彼此的生日,生日到了就會買蛋糕、出去慶生等等。成長的過程中,我常被抱怨怎麼都不記得人的生日,常被貼上一個沒心肝的標籤,事實上我的內心也是一個咕嚕沒錯,過什麼生日,我小時候連乖乖桶都沒有!
 不過,後來慢慢才體會到,慶生不只是單純的慶祝而已,還帶了感謝,感謝那個人來到你的生命中,你們成為朋友、情人或是其他關係;後來我越來越喜歡節日,尤其是有儀式感的那種,它給人期待,讓人感到溫暖,中秋、耶誕節、跨年、都是我喜歡的節日,它們融化了我內心的咕嚕。現在的我,是愛的文曲星。
 最近我也在訓練川爸川媽過節,提醒他們在某個節日裡應該要做點和平常不一樣的事情。昨天是元宵節,我發了一張我吃的湯圓照給川媽,但她已讀不回,後來知道是倒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睡著了。看來要馴服這兩頭猛獸還需要一些時日。
 #我是郝慧川
 #一顆愛的文曲星